五老人物事迹——王世礼同志

作者:点击数:10更新时间:2025-11-17

王世礼:一生跟党走奉献写春秋

撰稿:王瑞 毕思奇 罗丹

王世礼  中共党员。1931年在天津出生,18岁参军入伍。1951年从天津工业学校毕业后,他前往张家口担任体操总教练。1958年,他随转业官兵来到密山,后来又到牡丹江地区担任地方教练。在这之后,他还陆续担任过体育组主任、体育教研室副教授、体育教研室主任等职务,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退休。

参军报国:青春在军营闪光

1931年,王世礼出生于天津。18岁那年,他毅然投身军营。1951年从天津工业学校毕业后,他被派往张家口学习雷达专业,同时担任体操总教练。1953年,他又被选派到长春军事师范学校学习军事体育。在校期间,他系统学习了射击、格斗、障碍跨越、刺杀等多门军事课程,展现出超强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。在全军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上,他作为举旗手,光荣地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。从长春军事师范学校毕业后,王世礼回到原校担任教员,在军事体育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多年。

1958年,当组织号召转业官兵支援黑龙江建设时,王世礼没有丝毫犹豫,果断报名前往。他总是说:“党和国家哪里需要我,我就去哪里。”在密山,他投身到北大荒的开荒建设中。回忆起那段时光,王世礼感慨地说:“虽然当时条件非常艰苦,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。年轻人就应该多锻炼,为国家多出力。”

投身教育:体育教学展风采

在牡丹江地区做了几年军事教练后,王世礼接到调令,前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组教研室,从此开启了他在八一农大的体育教学生涯,他也成为大家公认的学校体育界的“开山鼻祖”。

体育组成立后,王世礼就挑起了体育组主任的重担,这一担就是很多年。当时教学条件有限,教学资源匮乏,但他毫不介意,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,一步一个脚印地搭建起体育教学的框架。那些年,在他的主持下,一场场运动会办得有声有色,不仅为学校体育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,也让学生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。

入党历程:坚定信仰跟党走

说起自己的入党历程,王老先生陷入了深深地回忆。刚进部队的时候,他一门心思都扑在训练上,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军事技能,多为部队做实事,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军人。后来,校长找到王世礼,跟他讲入党并不是仅凭一腔热血、埋头苦干就能实现的,而是有一套严谨的流程。不仅平日里要表现出色,还得郑重地撰写一份入党申请书,把自己的初心、决心和对党的认识都清楚地写下来。王老先生听得非常认真,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,这才明白,原来入党还有这么多的讲究。

1973年,王老先生怀着既激动又紧张的心情,一笔一画、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74年,王老先生迎来了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——加入中国共产党。那一刻,他感觉自己的胸膛挺得更直了,肩膀上的责任也更重了。

红歌情怀:歌声里的赤子心

在采访王老先生的过程中,我们不经意间发现,在他家客厅的旧书桌上,静静地摆放着两本看起来格外“厚重”的歌曲大全。翻开内页,密密麻麻的注释映入眼帘,上面标注着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、情感表达,以及王老先生自己的感悟,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,这两本书是他时常翻阅、非常喜爱的宝贝。

王老先生的家人说,他平时没事就喜欢翻看这两本歌谱,唱唱里面的红歌、革命老歌,一天能唱个三四首。说着说着,王老先生的兴致也来了,他清了清嗓子,目光中透着回忆与热忱,开口就唱起了熟悉的:“日落西山红霞飞,将士打靶把营归……”歌声刚起,一旁的家人也默契地加入进来,整个屋子都充满了这洪亮的歌声。听着听着,我们仿佛也跟着回到了过去,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对党的那份真挚感情。在王老先生心里,这些歌就是他的心里话,是他对党的感情寄托。

家风传承:优良作风润无声

部队的生活习惯和后来的教学经历,塑造了王老先生优良的作风,他也把这种作风传递给了下一代。自从成家有了子女后,王老先生就一直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。

在谈到对青年人的寄语时,王老先生眼神中透着认真。他说,以前工作就是单纯地想把事情做好,干工作就是很纯粹地干,不图什么回报,去各地教授体育时也是如此,即使有报酬也不要。这种老一辈纯粹的、不图回报、无私奉献的思想,在当今社会依然闪耀着光芒。

王世礼的一生,从牡丹江的训练场到大学的体育场,从一名普通军人到党员教师,他走得踏踏实实,做得纯纯粹粹。他的故事就像一本好书,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品读,把里面的精神传承下去,让这份坚守和情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